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21〕32号)的有关精神,总结城市旅游发展的典型经验和发展成就,推进城市旅游加快复苏和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2022年11月24日,由中国旅游研究院和无锡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无锡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承办的“2022中国城市旅游发展论坛”开幕, 戴斌院长围绕旅游城市 城市旅游主题,发表了题为《新时代旅游工作重心要及时转移到城市中来》的主题演讲,全文如下:
01
中国特色社会义新时代要求以城市为依托全面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城市是最重要的客源市场,市场扩容和消费升级,包括疫情期间的行为变迁,都要求旅游工作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全面加强需求侧管理。过去十年,我国经济总量由2012年的53.9万亿元上升到2021年的114.4万亿元。其中,42个重点城市(包括万亿GDP城市、副省级城市和省会城市)经济总量从25.4万亿元增至52.6万亿元,占经济总量的一半。十年间,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成都、苏州、杭州等8城经济增量超过万亿元,万亿GDP城市从6个大幅增至24个。城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极大提升了市民的旅游休闲度假需求,从根本上奠定了大众旅游从初级阶段到全面发展阶段的市场基础,多样性和品质化的消费需求为旅游领域的创业创新奠定了无限可能。
城市是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高品质的生活环境和现代化商业接待体系,包括公共文化服务,已经成为吸引游客到访的关键要素。城市还是最重要的旅游中转和集散地,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和便利化的入出境政策,决定了旅游市场的流量、流向和流速。杭州、宁波、绍兴、嘉兴、舟山、湖州等六市组成的环杭州湾地区,是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亲自主持编制了《浙江省环杭州湾产业带发展规划(2003-2020)》(以下简称《规划》),将环杭州湾地区放到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城市群乃至全国城市体系中去,创新性提出“突出园区和城市、民资和外资、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实施大集群战略”。二十年间,环杭州湾六市常住人口从2304万增长到3717万人,地区生产总值从0.55万亿元增长到5.12万亿元。《规划》带动了区域交通互联互通体系不断完善,洋山港东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嘉绍大桥、沪杭甬高速智慧化改造,整体融入了上海“一小时交通圈”。城市化进程和城市群发展,显而易见地提升了区域乃至全国旅游发展格局。
城市是最集中的旅游创业创新空间,资本、技术、文化、教育和法治环境,构成了旅游投资和生态发育的肥沃土壤。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重要决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国务院《“十四五”旅游发展规划》明确要求,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城市和街区。北京、上海、重庆、成都、广州等地相继出台了关于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指导意见,实施了完善城市功能、补齐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短板、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方面的具体措施。上海以艺术赋能工业遗存,将黄浦江畔的杨浦滨江段打造为“工业文化之旅,滨江遗存蝶变”的主题旅游线路。天安千树、M50创意园区、上海纺织博物馆、上海造币博物馆,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收藏家、设计师和策展人前来办展。依托城市空间的内容创造,已经成为城市旅游的新动能。重庆将市场休闲、旅游开放与城市更新相结合,让渝中半岛的十八梯老街区成为市民休闲新空间和旅游体验新场景。在这里,游客看见了文化的遗产,也看见了城市的未来。在这里,业者看到了理论与实践互动的重庆经验,也看到旅游城市建设和城市旅游发展的全新可能。
02
从风景到场景需要新探索,从旅游城市到城市旅游需要新思维
改革开放初期的入境旅游和世纪之交的大众旅游,旅游系统为国际游客、港澳台入境旅游者和国内旅游者提供的旅游空间以景区度假区和旅游线路为主。四十多年来,各级政府和旅游部门针对观光旅游市场,以《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与划分》《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等国家标准为抓手,建设了一批高等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认定了一批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和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推出了一批红色旅游经典线路,充分满足了入境旅游和大众旅游初级阶段的需要。相对而言,如何利用城市的品质生活和商业体系,特别是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资源,以及市民公园、郊野公园、休闲街区、购物中心等公共空间,提升城市旅游形象和国际竞争力方面还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和规划引领。
旅游是生活方式,是小康社会的刚性需求,旅游目的地是生活环境的总和,公共文化和商业体系是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关键。数据表明,游客在惯常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决定了目的地体验项目和消费场景的选择。相对而言,城市规划和建设部门还没有完全意识到游客对文博场馆、公共文化、公共艺术、商业街区日益增长的诉求,旅游部门也没有充分意识到城市的文化、艺术、教育、科研、商业和生活服务等存量资源对旅游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城市管理者的目的地营销机构如果无视散客化和自助游时代的游客需求,特别是对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文化和公共空间的开放和分享需求,继续在传统的旅游要素、旅游行业和旅游空间打转转,城市旅游就无法摆脱“资源诅咒”和“小旅游”的局限。
好评 |
|
0% | 0 |
中评 |
|
0% | 0 |
差评 |
|
0% | 0 |